羽绒服是冬天的标配
轻便保暖
但在某些时候最好不要穿羽绒服

近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:
冬季乘车的时候
羽绒服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致命凶手
真的有这么严重吗?
一起来看看吧!

穿羽绒服坐安全座椅
隐患到底有多大?

美国广播公司NBC,曾经报道过一次触目惊心的安全座椅碰撞测试。这组实验是在时速30英里(约48公里)的速度下进行的,结果可以看出,发生碰撞时,身穿羽绒服的假人娃娃直接从安全座椅中“飞”了出来。

而对照组穿贴身衣物的假人娃娃,则只是轻微的震了一下,安全座椅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,并没有出现上面的情况。

虽然这只是实验,但是这些危险却在我们的身边正在发生着,我们一定要警惕起来。
为什么羽绒服
如此“威力无穷”呢?

原因是,羽绒服是蓬松状的,里面有很多空气填充。
当发生碰撞时,厚实的衣服在强大的碰撞力量下,被压缩得急速变形。原来的填充空间会被瞬间释放出来,安全座椅上的安全带就会突然变松。
也就是说,发生碰撞的时候,羽绒服被“放气”,安全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加大,无法再起到固定的约束作用。
加上羽绒服光滑的面料特性,以及强烈的惯性,孩子很可能从羽绒服中滑脱出来并被甩出去,从而产生致命危害。

除了羽绒服,其他较为蓬松或者光滑面料的防寒服、棉衣也是一样的,都不可以在安全座椅上给小孩子穿。

冬天车内温度低,可以在上车前,提前开空调暖一下车,再让孩子进去。同时要把蓬松外套脱掉,剩下服帖衣物后再系上安全座椅的安全带,如果怕孩子冷,可以把外套盖在身上。
检查安全带是否拉到位,最合适的程度是确保安全带紧贴宝宝胸部,以能放进一个手指头为宜。

还有哪些容易忽视的细节
会增加孩子的出行伤害?

根据美国《儿科》杂志的报道,大多数父母在安装和放置车上的安全座椅时都会犯一些错误,而这些错误会增加宝宝在旅途中受伤的几率。
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,要在正确选择和使用的前提下。
孩子的出行问题中,还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?看看你有没有注意到?
未按照儿童体重、年龄等选择安全座椅
不同年龄、身高、体重的孩子应该使用不同类型的安全座椅,在选择之前分清不同类型座椅的适用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一般情况下,在大方向上安全座椅分为三类:前向安全座椅、后向安全座椅和加高座椅。
美国道路安全部(NHTSA)针对这三大产品给出的适用年龄如下图,这也间接说明8岁以下的儿童其实都不适合用安全带。

而在这三大方向下又有几个主流品种,比如提篮式座椅、坐躺调节式座椅等等,美国儿科学会(AAP)关于各类安全座椅的选择方式进行了汇总。

安全座椅安装在副驾驶上
当遇到碰撞时,安全气囊打开,安全座椅上的儿童将会受到猛烈撞击。
今年3月,在温州永嘉桥头就有一位妈妈因为把安全座椅装在副驾驶,导致两个月的宝宝受了伤。

后面的轿车就是这位妈妈驾驶的,轿车追尾前面的大卡车,轿车车头已经完全报废,车头引擎盖扭曲,引擎外露,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安全气囊都已弹出。

交警提醒,安全座椅绝对不能安装在副驾驶位置,气囊弹出容易伤到孩子。安全座椅最安全的位置是后排两侧座位,副驾驶位和后排中间的位置都是不安全的。
短途慢速时,不用安全座椅
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,觉得短途出行开慢点,抱在怀里就可以了,毕竟很多宝宝都不爱坐安全座椅,哄骗的这点工夫都快到目的地了。
美国儿科学会曾指出,最致命的车祸往往发生在离家8公里、时速40公里以内。
即使慢速行驶,紧急刹车的时候,孩子的冲击力是自身体重的数十倍!这种情况下,力气再大的成人都无法抱住孩子。

小爱碎碎念:安全无小事!不要等意外发生后才追悔莫及!